荒謬的是,上級要她規劃友善婦女措施作為政令宣傳,單位卻連「友善」自己的女員工都做不到。
不再是最初的愛情,取得對方的愛情或激情的愛情,這兩者都同樣地有限。然而為何那種愛情只會是「第二度」愛情而不是「新的」愛情呢?這是因為人一生當中只會發展出獨一無二的方式去滿足自己和去「愛」。
第二度愛情脫離了熱情而展開,就是說脫離了佔有慾的負面被動性,以便開向完全不同的事物:就是在它所進入的親密當中無窮地拓展兩人的「現在」(la présence)或兩人彼此身於對方的「近旁」(lêtre près)。一是擺脫了由此所涉及的需求之正反兩面,亦即需要一旦被滿足就變成噁心,或者滿意變成失望切腹這樣無須言語,甚至扼殺言語的死,如此光明。他們依然是絕對的劣勢,卻遭到天羅地網的拘捕。他們在想像中,練習能夠每次都召喚出精確無比的想像畫面與細節。
即使他們仍然年輕,但命運使然,他們看待前幾年的革命歲月猶如前世蒼老。那世界不見得更好,然而沒有革命或抗爭的需要了,或許有思想的人就可以做點別的事了。亦即,民共由於長期以來沒有互信,以至於2016年時蔡英文雖已自認善意滿滿,但仍無法滿足北京。
首先,她打破過往民進黨的自我設限,說出「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,這是歷史事實」。由演說內容與事後北京的反應觀之,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,恐仍將會是在惴惴不安的氛圍中度過。更令外界關注的是,蔡英文稱將於立法院組織「修憲委員會」,雖其重點是在台灣的內政與政府體制改革,但難保不會有擦槍走火之舉發生,一旦再發生諸如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提案刪除《憲法》與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》中「國家統一前」字句的插曲,後果難以設想。在蔡英文就職演說中外界極為關注的兩岸關係部分,除了再次重申1月11日勝選之夜所提之「和平、對等、民主、對話」八字箴言外,也強調絕不接受「一國兩制」、矮化台灣與任何破壞現狀的做法,同時她也再度表示,未來在處理兩岸事務問題上,仍會依循《中華民國憲法》與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》,目標是維持台海和平穩定。
事實上,自2019年初習近平在《告台灣同胞書》40週年紀念會上提出「習五點」後,蔡英文就撿到一把大槍,藉此挽回低迷的個人聲勢,加以稍晚開展的香港「反修例」運動又提供了充足子彈,使蔡英文狂打「反中反共牌」,不但擊潰黨內初選對手賴清德、更在總統大選大獲全勝。其一,上回演說,蔡英文通篇未提「國家安全」。
文:鄭文翔 在817萬餘票的餘威中,蔡英文於5月20日正式展開第二任的總統任期。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、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,處理兩岸事務。如今,兩岸關係與國防相提並論,雖說「備戰不等於求戰」,但箇中含義不言可喻。而民進黨的答卷,也一直遲交至今。
再加上2016年演說中未提國防、兩岸的部分還獨立出來談,這次卻將兩岸放進「國家安全」領域,且先談國防、軍備發展再談兩岸。再者,她強調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」。再者,蔡英文不提「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」。一度缺少「和平」的兩會報告 緊接在蔡英文「520」談話後,因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延宕多時的中國兩會(「政治協商會議」與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」)終於在5月21日及5月22日展開。
此次不但新增「國家安全」一篇,還將「兩岸和平」放在該篇之內,並置於「國防改革」與「參與國際」之後,引起外界高度關注。今年勝選後,再於接受英國廣播公司(BBC)專訪時表示「台灣不畏戰、中國侵犯台灣代價將很巨大」。
有了上次「自討沒趣」的經驗,今年蔡英文乾脆連提都不提,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亦稱「歷史已翻頁,九二共識不必再談」,但如此一來,又怎能期待兩岸關係有所改善? 再來談到現狀,按蔡英文的說法,兩岸究竟是屬於九二事實底下的現狀?或是憲法說的一國兩區現狀?甚至是一邊一國的現狀?還是同屬一國的現狀?2016年時,她雖強調要維持現狀,但沒說現狀是什麼,反而直接點名不接受兩岸在馬英九時代都能接受的「九二共識現狀」。然而,連續兩天的重頭戲,包括中國政協主席汪洋在政協開幕式上的講話、以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,文稿內容中的兩岸部分不僅較過去精簡,且自2009年以來常見的「九二共識」、「一國兩制」、「『和平』統一」一度未出現,霎時引發兩岸之間的各種解讀。
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,展開良性對話,造福兩岸人民」。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、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,進行溝通協商,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,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」。那時,最受兩岸各界熱議的,是蔡英文總結出幾個兩岸關係的關鍵元素亦即,民共由於長期以來沒有互信,以至於2016年時蔡英文雖已自認善意滿滿,但仍無法滿足北京。同時也提到兩岸多年來的協商和交流互動成果。過程中,蔡英文以修訂「國安五法」與立法院通過《反滲透法》作為重要配套,嚴加管制兩岸各式互動,依其需要進行任意解釋,還向在中國相關組織任職的台灣人開罰,期收殺雞儆猴之效。
其一,上回演說,蔡英文通篇未提「國家安全」。一度缺少「和平」的兩會報告 緊接在蔡英文「520」談話後,因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延宕多時的中國兩會(「政治協商會議」與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」)終於在5月21日及5月22日展開。
此次不但新增「國家安全」一篇,還將「兩岸和平」放在該篇之內,並置於「國防改革」與「參與國際」之後,引起外界高度關注。如今,兩岸關係與國防相提並論,雖說「備戰不等於求戰」,但箇中含義不言可喻。
四年過去,蔡英文有何不同? 回顧蔡英文2016年就職演說對兩岸關係的著墨,當時的原文是這麼說的:「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,我們也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。今年勝選後,再於接受英國廣播公司(BBC)專訪時表示「台灣不畏戰、中國侵犯台灣代價將很巨大」。
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,展開良性對話,造福兩岸人民」。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、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,進行溝通協商,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,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」。然而,連續兩天的重頭戲,包括中國政協主席汪洋在政協開幕式上的講話、以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,文稿內容中的兩岸部分不僅較過去精簡,且自2009年以來常見的「九二共識」、「一國兩制」、「『和平』統一」一度未出現,霎時引發兩岸之間的各種解讀。「1992年之後,20多年來雙方交流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,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,並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,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。
最後,不免俗地論及台灣的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。如今,蔡英文指「台灣不接受破壞現狀」的說法,究竟是劍指北京?美國?還是台灣自己?歸根究柢,蔡英文在2016年的就職演說,就已打破了「現狀」,更遑論現在。
其實,若以綠營的立場來看,2016年時蔡英文提到「九二的歷史事實」,就已是善意滿滿,不但創造了話題,也在兩岸掀起眾多討論,甚至在當年第一時間,許多台灣兩岸研究與中國涉台學者都認為該論述可為民、共治理下的兩岸打開大門。更令外界關注的是,蔡英文稱將於立法院組織「修憲委員會」,雖其重點是在台灣的內政與政府體制改革,但難保不會有擦槍走火之舉發生,一旦再發生諸如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提案刪除《憲法》與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》中「國家統一前」字句的插曲,後果難以設想。
再者,她強調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」。事實上,自2019年初習近平在《告台灣同胞書》40週年紀念會上提出「習五點」後,蔡英文就撿到一把大槍,藉此挽回低迷的個人聲勢,加以稍晚開展的香港「反修例」運動又提供了充足子彈,使蔡英文狂打「反中反共牌」,不但擊潰黨內初選對手賴清德、更在總統大選大獲全勝。
有了上次「自討沒趣」的經驗,今年蔡英文乾脆連提都不提,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亦稱「歷史已翻頁,九二共識不必再談」,但如此一來,又怎能期待兩岸關係有所改善? 再來談到現狀,按蔡英文的說法,兩岸究竟是屬於九二事實底下的現狀?或是憲法說的一國兩區現狀?甚至是一邊一國的現狀?還是同屬一國的現狀?2016年時,她雖強調要維持現狀,但沒說現狀是什麼,反而直接點名不接受兩岸在馬英九時代都能接受的「九二共識現狀」。那時,最受兩岸各界熱議的,是蔡英文總結出幾個兩岸關係的關鍵元素。首先,她打破過往民進黨的自我設限,說出「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,這是歷史事實」。再者,蔡英文不提「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」。
文:鄭文翔 在817萬餘票的餘威中,蔡英文於5月20日正式展開第二任的總統任期。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、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,處理兩岸事務。
在蔡英文就職演說中外界極為關注的兩岸關係部分,除了再次重申1月11日勝選之夜所提之「和平、對等、民主、對話」八字箴言外,也強調絕不接受「一國兩制」、矮化台灣與任何破壞現狀的做法,同時她也再度表示,未來在處理兩岸事務問題上,仍會依循《中華民國憲法》與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》,目標是維持台海和平穩定。再加上2016年演說中未提國防、兩岸的部分還獨立出來談,這次卻將兩岸放進「國家安全」領域,且先談國防、軍備發展再談兩岸。
而民進黨的答卷,也一直遲交至今。由演說內容與事後北京的反應觀之,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,恐仍將會是在惴惴不安的氛圍中度過